近日在昆明市儿童医院神经外科病房内,一群特殊的小患者正通过“双师课堂”实现学习与康复的双重突破。该科室率先推出“双师课堂”服务行动,通过“线上专业教师授课+线下医护协作”的创新模式,为住院患儿提供优质教育及心理支持。统计数据显示,参与患儿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超85%,部分患儿康复周期缩短近20%,这一跨界实践为医疗与教育融合提供了新范本。
创新模式:双师联动打破病房壁垒
“双师课堂”依托“线上+线下”双轨并行:
◆ 线上名师授课:语文、数学等基础学科与绘画、音乐等素质课程通过直播平台同步教学,结合动画、游戏等趣味形式,让知识“活”起来。
◆ 线下医护协作:志愿者与医护人员化身“助教”,协助设备操作、答疑解惑,并通过情感互动缓解患儿焦虑。
“我们不仅治病,更要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。”神经外科护士长钟海燕表示,“双师课堂”打破了病房与教育的隔阂,让患儿在治疗期间也能持续成长。
成效显著:学习与康复双向赋能
1.学习积极性显著提升
9岁的小宇因脑部肿瘤住院,一度抗拒学习。通过“双师课堂”的数学动画课,他重燃兴趣,甚至主动追问几何问题。“现在他每天盼着上课,状态好了,治疗配合度也高了。”小宇的母亲感慨道。
2.心理压力有效缓解
在绘画课上,一名术后情绪低落的患儿通过画作表达对康复的渴望,在医护人员鼓励下逐渐敞开心扉。“课堂成了孩子的情感出口,笑容多了,治疗进程也更顺利。”护士长钟海燕介绍。
3.康复周期明显缩短
据统计,参与“双师课堂”的患儿中,85%焦虑情绪得到缓解,配合度提高促使平均住院时长缩短3-5天。“积极心态是康复的加速器。”主任医师杨雷强调。
未来展望:打造可复制的“医疗+教育”样板
目前,“双师课堂”已覆盖该科室80%的适龄患儿,并计划联合更多学校、公益组织扩容课程资源。钟海燕护士长表示:“下一步将引入AI互动技术,个性化匹配患儿需求,同时推动这一模式进一步发展,惠及更多家庭。” 当医疗与教育携手,病房也能成为成长的课堂。“双师课堂”不仅填补了患儿教育的空白,更用温暖与创新诠释了“以患者为中心”的深度实践。这一模式或将为儿童医疗服务的转型提供重要启示。
双师课堂专为神经外科住院部的小朋友们开设,将于每周一、周四的下午开展。届时,护士老师会主动邀请小朋友们参与,一起开启知识的探索之旅。
若您对课程还有其他疑问,或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,欢迎拨打咨询电话:63309125。